日本去年Q3產出缺口逼近轉為正值,給經濟和日銀帶來積極信號

【財訊快報/陳孟朔】週五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經濟產出在近三年來首次恢復到接近全部產能,這顯示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可能終於擺脫由新冠病毒大流行引發的長期低迷。 分析師說,這些數據進一步顯示,日本經濟復甦將有助於通膨保持在央行2%的目標附近,並可能支撐市場對日銀進一步調整超寬鬆政策的預期。

路透報導,根據日本央行(日銀)的估計,日本去年第三季產出缺口為負0.06%,連續四季季比出現負增長。這是自2020年第二季(4-6月)日本產出缺口轉為負值以來的最小負缺口,當時新冠疫情開始衝擊全球經濟。產出缺口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實際產出和潛在產出之間的差異。

當實際產出低於經濟的全部產能時,就會出現負的產出缺口,這被認為是需求減弱的一個跡象。產出缺口是日銀密切關注的數據之一,以確定經濟擴張是否強勁到足以引起需求驅動的通膨上升。

根據目前的預測,日銀估計產出缺口已在去年10月左右轉為正值,並將繼續溫和擴大。

分析師認為,正的產出缺口是工資加速上漲並推動通膨率持續高於日銀2%目標的先決條件之一。

日本11月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年增3.7%創40年新高,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個月通膨仍將高於日銀2%的目標,因為企業繼續將上升的成本轉嫁給家庭。

通膨上升的前景已經促使市場猜測,日銀可能會在黑田東彥4月總裁任期屆滿時,通過調整其收益率控制政策來逐步撤出刺激措施。

消息人士向路透透露,日銀可能會在這個月公布的最新季預估中上調通膨預測,但僅上調預估不太可能立即引發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