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手動鏡有分 non-Ai、Ai、Ai-S,你知道這之間有什麼差異嗎?

在 Nikon 老鏡的世界裡,原廠鏡頭一般除了焦段、最大光圈、特殊名號(像是什麼阿富汗少女之類的)等分類之外,最常見的分類還有「Ai」、「Ai-S」、「non-Ai」等不同的標注。一般來說,二手鏡頭的價格往往會因為這些標注而有不同的價格,且還會有「數位機不能用 non-Ai 鏡頭」的說法,對於玩 Nikon 二手鏡頭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定要知道的知識。

但到底這些標記有什麼含意、對於我們玩老鏡來說又有什麼影響呢?請繼續看下去~

--

想要看正妹攝影文嗎?快幫神癮少女按讚吧~讚越多她們就擁有越多的上鏡機會喔!

神癮少女揪~竟有多少個少女呢?https://www.facebook.com/cool3c.girls

--

現代的鏡頭有電子接點讓機身可以讀取鏡頭的相關資訊,包含鏡頭焦段、最大光圈等等,因此相機在 A 模式(光圈先決)下可以自動讀取當下設定的鏡頭光圈值以算出當下最適合的快門速度。不過古早的底片機可沒有電子接點這種先進玩意,一切都是倚賴機身的機械結構來將鏡頭上的光圈資訊傳遞到機身上,因此為了能順利讓相機「讀取」當下的鏡頭光圈值,就是開發一台底片單眼相機最重要的課題。

聽不懂以上在說什麼?沒關係,請思考一件事:老鏡頭沒有電子接點,機身怎麼會知道現在光圈值為多少?

Nikon Ai 105mm f2.5_1
Nikon Ai 105mm f2.5_1

上圖:阿富汗少女鏡,據說是拍出國家地理雜誌知名的「阿富汗少女」照片所用的鏡頭(Nikon 105mm f2.5 Ai 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大相機廠商開發出各式各樣不同的光圈指示機制,讓使用者所設定的光圈值(老鏡都是直接轉光圈環)能讓機身得知,以便機身自行測算當下的設定是否為正確曝光值(測光結果會顯示在觀景窗裡,詳情請看這篇)。大多數廠牌的機身(例如 Canon)在機身數位化之後大多已經拋棄這些純機械的結構,目前的單眼大廠中只剩下 Nikon 還保有這些古老的光圈指示機制,也使得 Nikon 相機能往前相容絕大多數的自家老鏡,成為鏡頭家族最豐富的單眼相機選擇。

Nikon 目前所用的光圈指示機制稱為「Ai(Aperture Indexing)」,即便是目前最新的數位機身仍保有這項機制。不過在更早期(1977 年以前)的 Nikon 單眼可不是用這套系統,因此現在把 Ai 以前的鏡頭或機身稱為「non-Ai」以示區別。上圖靠前的是 Nikon 相當早期的單眼產品「F2SB」、後方則是不死戰神「FM2」,這兩台剛好是 Ai 與 non-Ai 時期的代表作,因此今天就請他們為大家示範兩者的差異。

首先我們來看看 Ai 是什麼樣的東西!

不管是底片機身(F2 以後)、或是現在的 Nikon 中高階數位機身都可以看到如上圖鏡頭卡口邊緣的「方型凸起」(在 Nikon 小寫 n 的左邊),這個凸起是可以跟沿著鏡頭卡口旋轉的(你可以用手撥動看看)。這個裝置就是機身 Ai 功能的重要核心,藉由這個環旋轉的角度,就能讓機身知道目前的光圈值是多少,是非常聰明且實用的設計。而目前的數位機身如果裝上早期的手動鏡頭,同樣也是靠這個裝置告知機身目前的光圈大小,跟 38 年前是一樣的做法。

既然那個凸起可以扳動,那麼鏡頭上也就得必須有個扳動它的設計!在上圖的鏡頭卡口邊緣、小白字「16」的下方有個黑色凸起,這個東西就是鏡頭上的「Ai」,當鏡頭卡上機身的時候,這個部分就會卡住機身的黑色凸起,並隨著光圈旋轉撥動機身上的凸起,達到告知機身當下光圈大小設定的目的。

上圖:分別位於機身與鏡頭上的凸起互相卡住之後,就能讓機身得知當下的鏡頭設定的光圈值了

Nikon NIKKOR-S 50mm F=1.4_004
Nikon NIKKOR-S 50mm F=1.4_004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應該也可想像「non-Ai 就是沒有 Ai」這件事了吧?

在 1959 年 Nikon 正式採用 F 接環(跟現在的鏡頭一樣,五十五年來都沒變過)之後,Nikon 相機相機採用了非常有趣的光圈指示系統:兔耳朵(coupling prong),也就是前面幾顆 Nikon 鏡頭上可以看到的、位於鏡頭尾端的那個像兔耳朵的金屬片。因此當時的鏡頭並沒有後來才出現的 Ai 結構,所有的鏡頭尾部都是一片平滑,並不存在任何凸起(請見上圖)。

那麼當時的鏡頭要如何告知機身光圈大小呢?

其實方法只有兩個:一個是乾脆不要告知(沒有測光功能的機身)、另一個則是使用上一段提到的「兔耳朵」。由於擁有光圈指示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此早期的機身並不是每一台都有測光機制(就像現在低階數位機身也沒有 Ai 撥桿一樣),例如上圖的 Nikon F2 使用最早期的尖頂觀景窗時不但沒有光圈指示功能,甚至連測光功能都沒有!必須裝上放在機身前面的測光觀景窗才能同時擁有兩項我們習以為常的測光功能。(以前攝影師都是人體測光錶來著)

F2 換上擁有測光功能的觀景窗之後就會變成像上圖這樣,在軍艦部(Nikon 標誌那邊)下方中間多了一個小小的金屬撥桿,這就是最早期的 Nikon 光圈指示機構啦!裝上鏡頭之後就會變成下面這樣:

這樣有沒有突然恍然大悟:啊!原來那個兔耳朵是這樣用的啊!

相信有很多人都會以為那個兔耳朵只是讓你比較好轉動光圈環、或是讓你可以用摸的得知光圈環現在轉到哪的結構設計,但實際上它會被做成兔耳朵形狀可是大有來頭的喔!而且後期有一系列較低價的 Series-E 鏡頭還直接拿掉兔耳朵,當成降低成本的象徵呢~所以請不要小看這個兔耳朵,他可是帶有歷史意涵的重要象徵啊!

那麼關於 non-Ai 與 Ai 的最後一個問題:數位機要怎麼使用 non-Ai 鏡頭?

其實數位機並不是不能用 non-Ai,而是因為 non-Ai 鏡頭的屁股是光滑的,硬裝上數位機的話會把你相機上的光圈撥桿給凹斷(數位機只有 Nikon Df 可用,因為他的撥桿可以收起來)!不過這並不代表數位機就不能用 non-Ai 鏡頭,如果你不在乎改裝鏡頭的話,那麼其實可以送去博愛路那邊的鏡頭維修店請他們幫你的鏡頭「磨出 Ai 結構」來,也就是用破壞的方式在光滑的鏡頭尾端刻出 Ai 的結構來,這樣就可以讓老鏡裝上 Nikon 數位機身囉~

註 1:先前我有個朋友跟台北某知名二手鏡頭店買了一顆 non-Ai 鏡頭,結果店家居然跟他說可以直接裝上數位機,一直到我發現他機身的撥桿都有點歪了才知道不能這麼做,真不知道該家店的店員都是怎麼訓練的 ...

註 2:早期 Nikon 剛推出 Ai 的時候曾經推出官方改裝套件讓 non-Ai 的鏡頭也能變身 Ai 鏡頭,市場上把這類鏡頭稱為「Ai'D」,請不要把他跟後來的 D 鏡給搞混了。前陣子又看到鍵盤攝影師在網路上嗆人說「Ai'D」就是 D 鏡、Ai 是誤植 ... 請各位攝影小教室的讀者別幹這種蠢事,謝謝。

--

最後的最後,就來說說 Ai 跟 Ai-S 有什麼不同吧!

Ai-S 是手動鏡頭最後一次改版,往後就是標有 AF 的自動鏡頭了(底片機時期就有自動對焦了)。那麼 Ai-S 跟 Ai 有何不同?上圖左邊的是 Ai-S 鏡頭,可以看到左下方七點鐘方向比右邊的 Ai 鏡頭多了一個圓弧形的凹槽。這個凹槽對應的是機身上的一根可以壓進機身的探測桿,用來得知鏡頭焦段的資訊(是否大於 135mm)。

Ai-S 機制是為了對應後期的 F4、FG 等底片機身所搭載的「P 模式(程式曝光)」,讓機身能對應較長焦段的鏡頭自動選擇較快的快門速度以避免手震。其他 Ai-S 的改變還有線性光圈開啟範圍等針對 P 模式所做的設計。不過這些功能僅限 F4 以後的機身才能用到,像 F3、FM2 這些老機身就完全無法享受 Ai-S 機制所帶來的好處。不過 Ai-S 鏡頭通常都是同一焦段鏡頭的新改款,在光學性能上都會有所改進。因此除非是特殊的鏡頭,否則都是同一顆鏡頭的 Ai-S 版本表現最好(也最貴)。

--

請充實自己攝影知識,別當個「鍵盤攝影師」!

請幫「陳寗說科技」粉絲團按讚: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作者:陳寗@癮科技

--

老鏡、老相機好好玩:

[攝影小教室] 底片機入門(一)別害怕!裝底片不像你想的那麼難!(底片單眼)

[攝影小教室] 底片機入門(二)除了不能馬上看照片,其他測光、手動對焦都很簡單啦!

[攝影小教室] 拋開那些貴翻的現代原廠鏡頭吧!轉接鏡頭讓你的相機充滿無限可能!

[攝影小教室] 搞懂景深尺與超焦距,讓你就算不用眼睛看也能輕鬆對焦拍出清楚的照片!

[攝影小教室] 轉接鏡頭不可不知的鏡後 / 法蘭距,以及超簡單解決的「紅移」修復密技!

[攝影小教室] 紫邊?色散?新鏡、老鏡都要注意的成像問題,但其實解決方法超簡單!

--

追完就不需要花錢去外面上課的攝影教學特輯:

[攝影小教室] 閃燈入門第一步!選購閃燈不可不知的六大要點!

[攝影小教室] 照片拍壞也能輕鬆救回!一次搞懂「曝光、對比、色調、色溫」之間的神秘關聯!

[攝影小教室] 膚色無關相機品牌!只要拍 RAW 檔,什麼白裡透紅膚色都能輕鬆修出來喔!

[攝影小教室] 善用局部調色「濾鏡」與「筆刷」工具,讓你的照片更有層次、更加精彩!

[攝影小教室] 貓毛看起來根根分明超清晰?到底我該從清晰度調整還是從細節銳利化處理呢?

[攝影小教室] 跟我一起做,你也是修圖大師!(一)富士山倒影之山中湖夜景

[攝影小教室] 跟我一起做,你也是修圖大師!(二)山中湖之鑽石富士「ダイヤ富士」

你或許會喜歡

蚊子沒那麼聰明,別再受蚊子欺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