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拆解】家樂福棄守台灣後,如何在歐洲、南美轉型成混血式零售?

法商家樂福在今年(2022)七月重磅退出台灣市場,原本就持有台灣家樂福的統一集團,以約合 290 億新台幣的價格買下剩餘的 60% 股權,正式宣告放棄法商家樂福集團在亞洲市場的耕耘。從家樂福總部的眼中,到底為什麼要退出台灣?歐陸起家的零售集團下一步佈局又會是什麼?

整併超市、發展電商後佔比仍小,台灣分部在集團內地位尷尬

根據財報,家樂福去年在台灣營收總計是26億歐元,折合近800億新台幣,從台灣本土市場來看其實不小,但對整個法商家樂福集團來說,實在是一個很尷尬的數字;向外比,家樂福即使已在台耕耘多年,營收仍輸給店數只有14間的美商好市多,以及台灣超市龍頭全聯;向內看,台灣分部營收僅占全球收入不到4%,即使在2020年底大動作併購了頂好超市,營收數字相對集團可說仍是不痛不癢。

家樂福在2020年6月宣布收購台灣199間頂好超市及25間的Jason's超市,在同年年底完成股權轉讓。收購後將原頂好超市更名為家樂福超市,高檔超市品牌Jason's也在今年更名為Mia C'bon。台灣家樂福2021整年的營業額比起去年增加了4.09億歐元,新台幣約125億元的收入;在2021家樂福年報公布後,可以一窺頂好和Jason's超市在台營收,很可能是有百億台幣的等級。

何況2022前半年開出的營收數字,營收相較上一季,全公司就只有台灣部門的營收是下降的;總部提到台灣疫情影響業績,收掉了一些店,加上Q1基期也較高,種種因素更打擊總部對台灣部門的信心,合理推測集團早就開始有轉賣的計畫,向市場放出求售的訊息,最終促成這次統一的收購。

在大型量販店有好市多,超市有全聯夾攻的情況下,家樂福的出售確實不太意外。統一買下家樂福之後,法商總公司會在2022年第三季將台灣部門列入待出售停業單位,待公平會同意後,預計在2023年完成股權交割,正式將台灣部門轉讓給統一。屆時統一將如何運用其在台連鎖便利店之王的優勢,帶給台灣家樂福新的氣象,就要看統一集團的努力了。

零售巨人的轉型:效仿亞洲,在歐廣開便利店店型

法國及歐洲是家樂福總部所在,也是主要戰場。大本營法國去年的總營收是393億歐元,占全年營收812億歐元的48.4%,將近一半的業績貢獻都來自法國。而在法國以外的歐洲地區,營業額也是占了約三成的收入,尤其西班牙、義大利及比利時都是家樂福集團非常重要的版圖,在這些國家的收入都超過10億歐元。

家樂福在歐洲地區的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於廣設便利店店型的集團政策。目前,家樂福主要將其旗下店型分為幾種,其中最常見的三種是大型量販店(Hypermarkets),超級市場(Supermarkets)及便利店(Convenience)。量販店是占地最大的店型,總部認定在2,400平方公尺以上(726坪)以上的店型,主力任務是供應食物以外的產品。超級市場的規模則是在量販店之下,占地在1,000平方公尺(約302坪)以上,主力供應生鮮食品與在地食材。

便利店店型則是彈性最大的店型,也是家樂福近期的成長動能來源。近似於便利商店的經營模式,24小時營業,提供最貼近顧客的產品;因為店數多,家樂福也可以根據附近居民需要,調整產品組合,來獲取最大的營業效率。

carrefour店型.png 圖/自行整理圖表
carrefour店型.png 圖/自行整理圖表

觀察從2021年全年的店數變化,就可以知道家樂福的布局。從2021年第一季開始,便利店店型持續上漲,在一年半內多開了378家;超級市場雖然增加最多,但總數增加的458家裡有386家是來自巴西的收購案,實質上只增開了72家;而最大型的量販店卻不增反減,2021初至今淨減少了105家店。

由於歐洲並不像台灣,走幾步就有超商,日常生活所需幾乎都可以在店內搞定,24小時經營的便利商店在歐洲並不普及。家樂福或許是從台灣、甚至亞洲市場學習到廣開便利店的經驗,執行長也設下了廣開便利店的經營方針。不過在法國,量販店還是有最高的營收占比,占了一半的收入;便利店在2021只占法國地區營收16.4%,不過營收逐季呈現上升趨勢,2022上半年占比來到17.5%,依照這樣的漲勢,便利店店種看起來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集團全新成長動能:中南美洲市場大,機會多

中南美洲則是家樂福目前最大的成長動能所在。從上方分區營收可以看出,中南美洲的營收是成長最大的,也是最穩定爬升的。2021第一季至今一年半以來,就成長了六成多的業績,如此強勁的表現,可見得集團決定從亞洲市場撤退的主因。

集團目前主要在巴西和阿根廷進行耕耘,尤其巴西 2021 年的 GDP 是台灣的兩倍以上,排名全球第12,家樂福 2021 年在巴西營收甚至僅次於法國,總額達127.5億歐元,是集團榜上收入第二名的國家。

家樂福集團2021年6月公布的巴西第三大零售商Grupo BIG的收購案,家樂福以11億歐元,折合新台幣約335億買下旗下所有商店,在今年第二季已經完成交易。營收也已經反映在財報上,與上季相比成長19.4%。營收有長足進步,也讓集團更有信心經營中南美洲事業。

相對集團很早就進入巴西,阿根廷是個還待開發的市場。其市場規模及營收占比雖然不如巴西,但成長率卻是十分驚人。原本就有很好的成長動能,2022第二季營收成長更來到了前所未有的71.2%。

財報中雖並未敘明阿根廷的成長原因,但當地零售市場競爭應該較小;且家樂福有了巴西的成功經驗,加上阿根廷屬於西語系國家,現任主管 Pablo Lorenzo 也是西班牙家樂福出身,能從歐洲直接派駐熟悉該地語言的主管,更好銜接市場業務、與總部接軌。

雖然中南美洲市場看似還在開發中,但也沒讓家樂福失血,觀察集團在中南美洲地區的經常性收益(毛利扣除管銷費用和折舊攤銷費用,接近淨利)都是維持正值,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4.44億歐元,強佔集團一半的淨利,是名符其實的金雞母。

電子商務已成混血式零售的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零售業者,線上的電子商務可說是不可避免的戰場,家樂福也不落人後。從法雅客轉戰家樂福執行長、別號零售金童的邦帕德(Alexandre Bompard),在2017年上任後就提出許多發展目標,其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在2026年,集團電商的營業額要達到100億歐元。

為增加電商營業額,家樂福宣布與外送業者UberEat與法國當地品牌Cajoo合作,推出「Carrefour Sprint」的服務,目標將生鮮及食品快速送到客人手上。另外也將新增8個物流倉庫,宣示發展電商的決心。

歐洲Cajoo外送車隊 圖/Cajoo官網
歐洲Cajoo外送車隊 圖/Cajoo官網

家樂福2021年在法國地區的電商成長不俗,比去年營業額成長了80%左右,不過2021整體電商營業額來到33億歐元,相較新冠疫情剛開始流行的2020年僅成長12%,五年後能否達成100億大關,在中南美洲的電商布局相當關鍵。如何在歐洲以外的地盤整合商品、物流與平台,是家樂福的一大考驗。

撤離競爭白熱化的亞洲,學經驗轉戰待開發的中南美洲舒適圈

如同其他的歐洲企業,家樂福的財報也揭露許多有關環境及永續發展的資訊。例如降低碳排放,減少包裝及廚餘的產生;另外也更鼓勵有機農作、增進動物福祉,今年也新訂了職場性別平等的目標,每項目標都有明確的紀錄及評分標準,可供民眾及投資人參考。

此外,集團也推動食物轉型計畫,致力於改善消費者健康議題。公司甚至在2018年成立食品諮詢委員會這個部門來推動食品轉型,例如確保家樂福自有品牌100%使用有機食材,支持在地小農,拒絕使用基改食材及提供更多蔬食食品等,顯示家樂福在企業社會責任投入的努力。

集團在2021年另一項重大財務決策則是宣布買回庫藏股。家樂福在2021年五月宣布將買回最多7.5億歐元的自家股票,並預計將其註銷,意味著將縮小股本規模。執行長表示此舉是對公司的發展有信心,並會在2022年年底完成交易,不過也有可能是集團運用手上的自由現金流,來推升股價的一項作為。

家樂福南港店 圖/陳映璇攝影
家樂福南港店 圖/陳映璇攝影

繼2006年退出韓國市場,2010年出走日本,到2019年撤離中國,家樂福斷捨離台灣及亞洲市場的意圖或許早已昭然若揭,相對歐洲與中南美洲市場,台灣的營業額也實在占比太小,對遠在法國的總部來說「可割可棄」。不過集團也不是空手而回,電商與外送的發展或許也有借鏡到台灣的市場經驗,在地的便利店展店模式成為家樂福在歐洲的新成長動能。

別離台灣後,家樂福在歐洲最重要目標就是持續發展數位化及電商服務,零售金童的目標遠大,五年後的電商營業額能否達標百億歐元,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家樂福也已有歐洲以外的新戰場:巴西和阿根廷已經是新的金雞母,與集團所處相同語系的中南美洲,擁有非常多相似文化的待開發市場,集團向外發展的下一步,看來還是前景可期。

責任編輯:錢玉紘

更多報導
統一營收規模上看2千億!全聯、好市多緊追在後,零售英雄榜一次看
【圖解】統一結親家樂福後,零售業4大業種全到位!與全聯搶爭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