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踏梧棲 亭仔跤踅街

在一個沿海的小鎮,其發展史和港口的興衰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梧棲古稱「竹筏穴」,又名「五汊港」。(圖片來源/文化台中授權轉載,下同)

梧棲區位於大甲溪與大肚溪出海口之間,在一個沿海的小鎮,其發展史和港口的興衰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梧棲古稱「竹筏穴」,又名「五汊港」,五汊即是5條水路出海口涵蓋的範圍,又因位於清水鰲峰山之西,也稱為「鰲西」,後經地方賢達雅士取「鳳非梧不棲,非靈泉不飲,非竹實不食」之意,將五汊雅化為梧棲。因此實際走訪梧棲時,不妨詢問當地人,便可聽到梧棲地名的臺語發音仍然稱為「五汊」。

梧棲路隔壁的西建路還保有磚造建築聚落。

震後重生的梧棲港街

在這個風頭水尾的所在,自然不利於農業發展,因此梧棲街早年是以漁業、航運和商業的經濟活動中心,現今的街廓與多數的特色建築樣態,是因1935年4月21日發生了關刀山大地震(或稱墩仔腳大地震),對當時的街區造成重大傷亡與建物嚴重毀損,日本政府在同年施行市區街道改正計畫,才有今日的梧棲老街(梧棲路),而目前所見的街屋皆是大地震後再行改建。

楊協發百貨行即為百年歷史的華泰行,以布料買賣起家。

雖然「巴洛克式」一詞時常被拿來形容梧棲路的建築,但其實並非如此,有別於臺灣各地老街華麗繁複的「裝飾藝術派」立面,其實應為「折衷式主義式樣」或「過度式樣」,以黃、綠、紅等各種色澤之洗石子妝點牆面,加上幾何形狀的門窗立面,尚保留的穎川衍派、新同成、林吉安、洪福泰、裴同安等商號,均可見證梧棲街昔日的繁華與榮光。

在日治時期之前,梧棲的商業行為則聚集在現今的西建路上,因此在這條狹小的道路上卻可以見得長興宮、真武宮(市定古蹟)、萬興宮、順安宮共4座廟宇,真武宮三川殿下臺階的建築材料更是使用了壓艙石(花崗石),也可看到為了抵擋海風而低矮又密集的磚造建築聚落,也許社會大眾們容易忽略,卻也是乘載著梧棲的歷史,老街中的老街。

臺中港的大船靠岸

林全元柑仔店見證臺中港開港時的輝煌歲月。

時間來到1970年代,梧棲街上迎來了臺中港開港工程的進行,同時也迎來了大量的榮工與街上最近一次的榮光,在這裡做生意的人們與店家,多半也在此時下定決心要在街上討生活,認真打拚他們的事業,誕生了數間存在至今的老店。

傳承3代的百年老店,以布料、服飾、嫁妝用品為主的「雜貨店」,今年68歲的楊再福是第三代的「年輕」老闆,從1970年左右開始守著這家祖父留下來的店,算算到現在也快半個世紀了,提到阿公的創業,他說:「我阿公做布料買賣超過100年了,這店面是戰後從彰化銀行買下來的。」

日治時期開業至今,店名「林全元」是取自林老闆曾祖父字號的號「全元」二字,曾經靠著這家柑仔店養活家族40餘人,1970年代,臺中港開港時老闆才就讀高中,榮工處帶來的人潮及其眷屬起碼有上萬人,那時的老街可說是人潮洶湧,在一棟房子才10幾萬的時代,這家小店一天的營業額可以賣到3萬多塊呢!

8梧棲警察官吏派出所經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修復,今年4月正式開幕。

書法要落實在生活中,「袂輸咱佇講海口腔仝款遐呢自然」,許仁德的書法作品自成一格,不屬於任何門派的風格,且書寫的力道飽滿、手感中帶有勁道,這是很多人對他作品的評價,但他總是謙稱自己並非專業科班出身:「我不是書法家,我只是愛寫字而已。」他堅持品質,要讓客人覺得他拿到的東西是最好的,買回去才能貼一整年都很紅。年節忙起來時常得加工到深夜,但他總是覺得很高興很享受,老街上有一間手寫春聯店,很喜氣、很溫暖、很有氣質。

梧棲文化出張所重現當年的日式風格場景。

墨寶寫歷史的海泉仙

梧棲已故耆老黃海泉出生於1897年,當地人稱「海泉伯、海泉仙」,為中醫師、文人、書畫家,他81歲時所寫「博愛」二字典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海線地區許多大廟皆有其墨寶作品,他的作品落款部分,常會提上創作的年齡再加上一個「叟」字,表示是他這位「老頭子」幾歲時的作品。黃海泉在梧棲朝元宮的牌樓上題了一副對聯:「朝闕後鰲山前鯤海地靈人傑,元基右甲水左肚溪源兩合流。」勾勒出梧棲的地理位置,只是這副對聯是以草書書寫,若沒有書法基礎或高人指點其實解讀不易。儘管海泉仙已逝世多年,但祂用書畫所寫的歷史,仍在海線地區數十座的廟宇中持續流傳著。

90歲的梧棲文化出張所

原梧棲警察官吏派出所位在朝元宮旁,創建於1899年,於1931年重建成今日所留存之樣貌,並在梧棲朝元宮旁北側興建辦公廳舍及宿舍群。官吏派出所建築外觀磚砌精美,基地環境良好,建築群完整且優美,為梧棲區第2座市定古蹟,也是梧棲街曾經身為政治與商業中心的見證。

經過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修復後,今年4月以「梧棲文化出張所」正式開幕營運,園區內結合餐飲、展覽、講座、市集、古蹟民宿等服務,進行文化資產活化與再利用。現在就讓我們跟著梧棲耆老的口述,想像當年派出所的場景吧!

記憶中的梧棲分駐所

南簡 名宦家 昭和英雄口述於2021年4月16日

「民(國)44年我梧棲國小五年級,每天去學校上課,來回要走3趟,第1趟來回吃午餐,第2趟來回吃晚餐,第3趟晚上補習下課回家。小時候很辛苦,國小五、六年級都要補習,全校只有辦公室有燈光,整班都擠在辦公室上課,一直到晚上9點才能回家。お父さん(日語:父親)怕我來來回回跑太遠,要我去住在梧棲分駐所的宿舍。那是我大哥,當時是分駐所的警官,學校到分駐所比南簡近很多,當時的梧棲只有那1條老街而已,其他地方都是田和墓仔埔,南簡要去國小上課只有兩條路,走中央路沿大庄過去,或穿過(頂寮郵局)墓仔埔。」

「那是國民政府來臺第10年,分駐所的宿舍沒有電話,每天回來鞋子要脫在地上,再爬上大腿高的地板。進門後先是木地板,接著就會看到榻榻米,推開ゲート(日語:和室門)裡面是客廳,再進去就是大哥的臥室,臥室的地板也是榻榻米,おしいれ(日語:棉被櫃)打開會有兩層放棉被的櫃子,我就睡在榻榻米上,臥室和客廳的ゲート(日語:門)推開,是大嫂煮飯的廚房。」

梧棲老街入口處的雕塑意象訴說先民從事漁業的艱辛。

「警察局分為三級:分局、分駐所和派出所,大哥來梧棲分駐所兩次,一次在我國小的時候,另外一次升任分駐所的所長,那時我已經出社會,結婚後回來沙鹿的醫院上班。分駐所的前面是警廳,大廳進去掛有梅可望(曾任中央警官學校、東海大學校長)的照片,後面是宿舍,兩間、兩間雙併,裡面有5至8戶家庭,長大後因緣際會遇到梅可望校長,牆壁上從小看到大的相片,因而感到特別的熟悉,總是竭盡全力完成校長交代的工作,這輩子也因此感到與有榮焉。」

佇梧棲亭仔跤踅街

如果您曾經來過梧棲街,可能會發現廟宇、老建築(街屋)林立,還有許多老長輩們,很可能用經過百餘年流傳演變的海口腔,一句「汝好,食飽欲?」對旅人親切問候。

海龍海產部與榕樹下豆花都是梧棲人記憶中的味道。

真武宮、梧棲文化出張所,兩座市定古蹟靜靜地坐落在這條街上,卻也不時會傳來廟會鑼鼓、鞭炮聲響起,每年在這條街上來回奔跑的王爺神轎,乘載的是市定民俗文化資產「梧棲走大轎」,轎班兄弟始終禁不起觀眾們的鼓譟與熱情,要嘛比誰跑得遠、或是比誰跑得最多趟、腳步最整齊畫一、又誰家神轎的裝飾最搶眼,可謂各展奇招功夫盡展!

到了用餐時間,饕客們準備大快朵頤,但通天閣餐廳已經拆除、雖然新天地餐廳的起家厝還在,但酒酣耳熱的場景早已人去樓空,剩下海龍海產部的爐火持續點燃,熱炒的鍋氣還是那樣的強強滾,榕樹下豆花細嫩又甜蜜的傳承到第2代,鹹蛋糕裡包裹著有稜有角的肥肉餡,長輩常說:這是林異香齋才有的傳統古早味。

林異香齋的鹹蛋糕已在老街飄香百年。

寒風吹起的冬至時節,便可看到烏魚子在街旁接受陽光與海風的淬鍊,準備在過年前金光閃閃串起親朋好友的連結,刺激你我的味蕾。這裡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溫度與氣味,也已經想不起是什麼時候開始被稱為梧棲「老」街,叫著叫著它也真的略顯老態龍鍾,充滿著歲月的痕跡也時而氣喘吁吁,但梧棲的故事還會繼續下去……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更多信傳媒報導
檢調兵分26路大搜索 東洋買BNT案爆內線交易 總經理等「9人集團」遭約談
馬英九、王金平破冰!一致認同「親美友日和中」盼朱立倫推動國共交流
高雄城中城燒出住宅安全議題 新北、桃園、彰化都有大樓被點名 原來全台老舊建物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