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改嬰幼兒發展里程碑,強調「75%孩子都做得到的事」

七坐、八爬、九長牙?在現代,大家已經不再盡信這些過去坊間流傳的寶寶成長里程碑,也能認同每個孩子的發展都不一樣了。

但是,爸媽難免仍會在意嬰幼兒的身心發展進度,從身高、體重的成長,到幾歲應該會坐、會站、會走,以及會笑、會說話。尤其,如果有親友的孩子年齡差不多,更會忍不住比較,就怕孩子發育太慢、或是否有發展遲緩或其他疾病,錯過早療等重大時機。

最新嬰幼兒發展里程碑 強調75%孩子都做得到的事

為了讓大人有更具參考指標的嬰幼兒成長進度,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跟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一起調整了2004年以來都沒有修改過的嬰幼兒發展里程碑。巴爾的摩的甘迺迪克里格研究所(Kennedy Krieger Institute)小兒科醫師暨門診主任利普金(Paul Lipkin)告訴《華盛頓郵報》,這是大家期待以久的需求。

在過去,各項發展的里程碑,主要是以一半的孩子能夠做到的月齡、年齡作為參考。因為時空環境不一樣,過去一半的孩子能做到的,現在很多都已經是更多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

新的里程碑改為75%的孩子都做得到的事情,作為該年齡應該有的發展。他們希望這樣的指標,能更有意義、更具參考價值。

因為在過去,只有一半的孩子能做到某些事情時,總是難判別那些做不到的孩子是否有什麼問題。大家常說的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再觀察吧」。但若是能明確知道,已經有75%的孩子都能做到了,就比較能夠聚焦得拉出參考線,也能知道是哪四分之一的孩子需要更多關注,可以做為發展狀況的衡量。像是6個月時會在陌生人面前顯現害羞的樣子,15個月時如果興奮會拍手,4歲會玩扮家家酒等假裝的遊戲等。這些看起來有很多孩子更早就會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這些年齡還不會,就是落後的四分之一,父母要更留意。

增加更多社交面的行為指標 父母須多觀察

新的報告也調整了一些生活情境跟年齡間的關係,更容易觀察與判斷。像是當孩子需要會綁鞋帶、或用手指拿起早餐穀片時,能否做到,希望藉此鼓勵父母們觀察孩子的生活,並思考孩子是否需要早期干預,而不是一直等到孩子的狀況更明顯了才覺得有異。

這次的修改中,也增加了更多社交面的行為指標,有助於盡早發現自閉或情緒表達等問題。例如,孩子是否在四個月大時就會用微笑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甚至,還增加了在15個月和30個月的一些社交與情緒表現,像是抱著娃娃或玩具時,會不會流露出情感或是說「看我喔」這樣的字眼。

整體而言,在新的發展里程碑中,刪掉了過去約四分之一的指標;有三分之一的項目被改到不同的年齡,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往後延了。新增的指標,則占了四成,引導父母從生活中觀察孩子更多面向的發展。

(資料來源:美國小兒科學會華盛頓郵報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吳淑娟:給新生兒看黑白圖卡,真的有助於視力發展?
黃瑽寧:家長們,讀故事書給孩子聽吧!
沒有天生難養的孩子,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情緒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