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也會找上耳朵?耳屎要不要挖?中醫師解答


【周宗翰中醫師】耳屎是人體耳道內的分泌物,內含油脂與防菌的酵素,不僅可以保護外耳道,還具有抑菌功能。而耳垢的分泌腺集中在耳道入口附近 ,因此耳垢通常積聚於耳道外圍 。

耳垢到底該不該挖?

事實上,耳道對耳屎有自清的能力,一般人的耳垢會隨著新陳代謝而自然掉落,因此在正常狀態下,並不需要用外力去掏或挖。除非耳屎太多影響聽力,否則不用清潔的太乾淨。

乾性耳垢的人可用棉花棒沾一點點凡士林,輕輕地在耳朵裡轉一下,不要把棉花棒塞進去,因為那會把耳垢往裡推。濕性耳垢的人要用細一點的棉花棒,輕輕沾一下和轉一下就出來,不要往裡塞。濕性耳垢不如乾性耳垢那麼容易脫落。

耳屎乾、濕與否,和耳朵健康有無關連?

耳垢的乾濕狀態主要是由體質所決定,與耳道汗腺有關。濕的耳屎正是因為耳道汗腺,及分泌腺分泌較為發達所致。因此,耳屎是乾的,或濕的,對健康都沒影響,相較於乾耳屎,濕耳屎因為排出的速度較慢,會比較容易有耳垢堵塞的狀況。

另外,如果耳朵很容易癢,加上耳屎除了偏濕同時有臭味的話,則有可能是耳朵因感染長黴菌了,建議要先找醫師治療,建議可以用棉花棒沾點黃連膏輕輕擦拭耳道。

至於經常性的單側耳塞,則要考慮耳屎以外的狀況,例如,耳咽管功能不良、慢性外耳炎、內耳不平衡,甚至鼻咽癌,或聽神經瘤的可能,建議去醫院做更進一步的追蹤。

最近在spa館很流行耳燭療法,這到底是什麼呢?

耳燭是外圍蜂蠟的中空管子,一端插入側躺患者耳內,並點燃另一端,約燃燒15分鐘,進行耳燭治療時,客人要側身躺在床上。治療師將蠟燭穿過一個用於承接蠟和灰燼的圓盤,然後再插入客人的外耳道。治療師點燃蠟燭,燒過的燭芯長了要剪走,其間對耳部周圍的皮膚進行精油按摩。

在治療過程中,據說客人的耳朵會感到溫而不熱,體驗到身心放鬆,坊間有傳說清理顱腔,胸腔內的阻塞或是這些部位黏膜組織中的代謝物。也被號稱有治療過敏、頭痛、鼻竇炎、感冒及耳鳴的效果。甚至有提神,耳清明目,提高嗅覺味覺敏銳等功效。

耳朵長痘又痛又難保養!下一頁看看原來這些地雷都容易讓耳朵長痘痘


可惜的是許多的廣告推銷耳燭的好處,但卻沒有臨床實證顯示用了耳燭之後症狀改善,人的外耳道通向鼓膜,負責傳遞聲音,但耳道並沒有直接連通到鼓膜後面的結構,只要鼓膜完整,外耳道就不會與大腦和鼻竇相通,所以耳燭無法影響到顱內,耳燭也無法減少耳內的耳垢,如果負壓吸力大到能把耳屎從外耳道吸出來,那麼也必定會弄破厚度只有0.1毫米的鼓膜。

殘餘耳燭上的物質是耳燭燃燒時自行生成,而非耳垢,但是耳朵的濕氣會透過燃燒耳燭降低,理論上可以稍微改善濕性耳垢的情況,讓耳屎比較好挖出來,但是若使用不甚,可能因為掉落的燃燒物造成外耳殼或外耳道灼傷!

為什麼耳朵也易長痘?

到了夏天很多人的耳朵週邊和裡面與耳後都長痘痘、粉刺和化膿。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難以被發現,當發現時已經到了讓人疼痛難忍的地步,而且護理起來也更加麻煩。

耳朵因容易受毛孔及皮脂分泌、內臟及荷爾蒙失調的影響而容易長痘痘。再加上耳朵形狀複雜容易堆積皮脂等污垢,是個容易造成髒污的纖細部位,就會長出痘痘。耳朵經絡主走肝膽經,夏季時體內肝火大加上環境高溫,若痘痘的症狀表現為紅、硬、痛,代表僅是單純的肝經火氣大,可處方加味逍遙散治療;若痘痘已化膿、腫大,代表肝火大伴有濕熱症狀,此時需以龍膽瀉肝湯加強清熱解毒。

通常寢具不乾淨,直接碰觸到耳朵便容易使耳朵長痘痘,特別是容易沾染皮脂、汗水及唾液等髒污的枕頭套,因此需每2、3天替換,洗完頭髮後,請務必將耳朵周圍的皮脂及角質確實清洗乾淨,特別是沐浴乳及洗髮精的殘留。清洗完後別忘了用毛巾將水份擦拭乾淨。

許多人會在通學通勤及慢跑時用耳機聽音樂,但卻很少清潔耳機吧。耳機容易沾染皮脂、汗水等污垢造成痘痘生長,因此請定期清潔耳機。

平時飲食上需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攝取刺激性食物,很容易會造成油脂分泌變多,像是花椒、辣椒、蔥蒜,或是很多調味料的食物(燒烤、麻辣火鍋)等等,攝取進身體的食物,以清淡為主,多喝水,絕對不熬夜,保證有充足的睡眠就會有健康的耳道。

作者簡介:周宗翰醫師,現任翰鳴堂中醫診所執行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針炙醫學專科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醫療體系】臉書粉絲專頁


原文引自:耳朵也會發霉!耳屎濕黏、單側耳塞該注意哪些疾病上門?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