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第1年 芝加哥人預期壽命短少2年

芝加哥衛生局25日發布一份報告指出,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年(2019-2020),包括亞太裔在內的芝城居民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整整短少了兩年,衛生局稱,這是該紀錄有史以來居民預期壽命降幅最大的一年,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疫情導致幾乎全市所有種族、社區的壽命都出現下降。

這份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

●到2020年為止,芝加哥非裔與白人的預期壽命差距高達十年,比2017年的8.8年的紀錄更高,這也是數十年以來,芝加哥非裔居民的預期壽命,首度降到70歲以下,這些非裔社區主要位於芝城南區。

●2019到2020年間,芝城拉美裔居民的預期壽命減少了三年多,是所有族裔中下降幅度最高的群體,從2012年至今,拉美裔的預期壽命累計減少達七年。

●亞太裔在2019年到2020年期間,預期壽命也下降了兩年,而芝加哥白人壽命則僅縮短了一年。

●儘管新冠肺炎病毒對人口造成了嚴重影響,但其中18歲到44歲的芝加哥人死亡率尤其大幅提高,其中2020年該年齡段的死亡率增加了45%,比65歲以上的芝加哥居民的死亡率增幅30%還要更高。

●芝城非裔的嬰兒死亡率持續提高,在此同時其他族裔的嬰兒死亡率均明顯下降。

衛生局局長亞瓦迪說,「我們正在研究新冠肺炎對芝加哥的直接與間接影響」,而目前得出的結果並不好,她表示,預期壽命是社區健康的最有力指標,「我們在2020年不僅看到所有芝加哥各種族、族裔的預期壽命全部都減少,而非裔與白人的預期壽命差距,更拉大到十年」,亞瓦迪說,尤其非裔的預期壽命甚至掉到70歲以下,「這已經不僅與疫情有關,也不只是醫療保健的問題」,而是需要更全面的評估與進行改善。

此外,拉美裔在這一年的預期壽命降幅最大,也應保持警醒。

她補充,新冠是導致預期壽命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糖尿病、癌症與心臟病等慢性病,也是導致預期壽命減少的原因;此外,謀殺、嬰兒死亡率、愛滋病、流感、鴉片藥物過量等,則是造成種族預期壽命差距的關鍵因素。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挺俄、封城…外資逃離中國 速度前所未見
通膨+房貸利率升 房市出現降溫跡象
推特180°大轉彎 馬斯克440億買下了…科技史上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