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河留住美好

梁秀眉(右),小綠(左)表示,書店陳列勞動議題、社會關懷的書籍,也跟醫院合作經營居家護理所,打造成閱讀與藝術的療癒空間。(陳怡誠攝)
梁秀眉(右),小綠(左)表示,書店陳列勞動議題、社會關懷的書籍,也跟醫院合作經營居家護理所,打造成閱讀與藝術的療癒空間。(陳怡誠攝)
「有河Book」歇業後由「無論如河」接手,整體空間充滿療癒效果。(陳怡誠攝)
「有河Book」歇業後由「無論如河」接手,整體空間充滿療癒效果。(陳怡誠攝)
「有河Book」歇業後由「無論如河」接手,整體空間充滿療癒效果。(陳怡誠攝)
「有河Book」歇業後由「無論如河」接手,整體空間充滿療癒效果。(陳怡誠攝)

「無論如河」不只是間書店,也是四位護理師創立的療癒基地,除了賣書、辦講座,更歡迎每個造訪的人訴說自己的故事,讓閱讀與故事的力量像一條河,流淌之處,療傷止痛。店主梁秀眉認為,每個人身上其實多少都有病,「護理跟醫療不同。醫療是認為當你有病,就要把病治好,但護理的專業就是怎麼讓人即使帶著病,還能夠好好生活。」

留住有河 實踐理想

走入位於淡水河畔的獨立書店「無論如河」,可以感覺到與過去「有河Book」書店既相似又不同的印象。一樣的是整排靠牆的白色書櫃,架上放著文學、人文社會、淡水在地文化相關書籍,陽台上依然偶爾出現幾隻流浪貓,玻璃門上寫著詩句,背後映襯著開闊的淡水河畔和觀音山景。

不同的是書店的精神。三年前,當淡水河畔的獨立書店「有河Book」傳出歇業消息,梁秀眉、小綠、阿勇和雅玲四位護理師決定出面接手。秀眉表示,她和小綠本來就常造訪「有河Book」書店,小綠更是長年的會員「河友」,除了希望能把「有河」的美好特色保留下來,更想作為他們推廣護理理想的重要平台。

把四人拉在一起的是梁秀眉。她曾多年擔任精神科護理師,擁有心理諮商師身分,也曾在護校當過老師,小綠就是她的學生,後來因為籌組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又認識了阿勇與雅玲這對同志護理師伴侶。四人志同道合,感情極好,沒有血緣卻宛如家人,陪伴彼此度過各種難關。

談到基層護理師的勞動權益,梁秀眉和小綠難掩不平。小綠表示,在學校和實習時,一位護理師只需要負責一、兩位病患,但等到真正進入職場,卻可能是一人照顧幾十位、一百多位病患,「護理師長期被冠以『白衣天使』之名,被要求犧牲奉獻,加上以前法規不允許護理師組職業工會,勞動權益長期被漠視。」

促進對話 關懷據點

「無論如河」不只是書店,也是四人創辦的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行動辦公室,現在更是一間新開幕的居家護理所,他們與醫院合作,派遣護理師到有護理需求的病患家中。梁秀眉坦言,其實書店和護理所都還難以維生,但四人各自都另有護理工作,互相幫忙之下,還能養活自己。

梁秀眉表示,許多人以為一間以「護理」和「療癒」為主題的書店,會有大量的心理、醫療書籍,但「無論如河」的書架上,最多的還是文學,「心理書往往給人分類貼標籤,提出的解決方法卻很難實行。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最喜歡讀的是文學,因為文學可以帶來對話。一個人很孤單,但藉由閱讀、對話,就有可能發生改變。」

為了促進對話、療癒,「無論如河」每個月和「十三月戲劇團」合作「一人一故事」劇場,參與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再由演員現場即興將故事內容演出來,藉由現場的交流,讓彼此療傷。梁秀眉表示,書店要成為在地的療癒中繼站,繼續深化在地連結,預計和重建街、淡水教會合作,再成立關懷據點,實現社區護理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