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不掉平價標籤!一條上百元的生吐司,為何日本消費者不買單?

每當鬍鬚張宣布要漲價時,總會在網路上掀起一股「庶民美食」值不值得賣高價的討論,類似的情況近期也在日本上演,主角則是近期在台灣社群也頗熱門的「生吐司」。吐司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唾手可得的早餐,當市場上出現一條動輒 1,000 日圓(約新台幣 236 元)的生吐司時,自然引發日本網友正反兩面的廣泛討論。

原料、作法單純,生吐司撕不掉平價標籤

口感柔軟細緻、口味香甜的生吐司於 2018 在日本推出時曾颳起一陣旋風,然而隨著時間過去,對生吐司的批評開始出現。其最為人詬病的,就是較一般吐司貴上 3 至 5 倍的價格。

部分商品可以很容易地撕掉「廉價」的標籤,例如葡萄酒、起司等,因各種原料、作法的差異,會讓消費者認為「貴」得有其價值。不過吐司的原料不外乎就是奶油、蛋、麵粉,作法也相對單純,人們對吐司的印象已被定型,生吐司的高價易使消費者感到「不值得」。

除此之外,生吐司的作法也是引起爭議的焦點。生吐司比一般吐司更「好吃」,但柔軟香甜的背後其實是添加了大量的植物性奶油和砂糖,高熱量、不健康的印標籤開始跟著生吐司。不少網友也在網路上表示「這種東西我只會買一次」、「不知道在紅什麼」,兩極的評論讓生吐司很難去累積它的正面價值。(延伸閱讀:珍奶魂不滅!歷經從爆紅到倒店潮,日本手搖品牌如何轉身抓緊新商機?

消費者不信任感加劇、過度溢價,讓生吐司跌落神壇

嵜本高級生吐司專門店 圖/賀大新 攝影
嵜本高級生吐司專門店 圖/賀大新 攝影

若一項產品夠好吃,只是賣的價格偏高無法讓消費者接受,還是可以走平價路線繼續生存,然而生吐司熱潮消退後,卻有超過一半因生吐司而生的新品牌,僅開業1年就黯然落幕。

細究生吐司的熱潮,可以說成也社群、敗也社群。初期許多生吐司品牌策略性地在社群上引發話題,但隨即被識破,隨著相關案例的累積,使消費者對「生吐司」品項產生不信任感,惡性循環下,新的生吐司品牌更加難以生存。

此外,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統計,自 2014 年起,家戶花在麵包的費用已經連續 8 年大於米飯,麵包儼然取代米飯成為主食。當商品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時,消費者往往會針對產品的價格更斤斤計較,而從 200 日圓的一般吐司,到 1,000 日圓升吐司,5倍的誇張價差引發日本消費者的批評,如同 10 多年前「高級米」也曾在日本引發相關討論,最終米價也從最高峰下跌 40%。

受到疫情和烏俄戰爭的夾擊,對生吐司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過往生吐司有很大一部份的銷售來自消費者的「送禮」需求,然而在疫情下,送禮頻率驟降,同時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抬頭,對添加過多油和糖的生吐司產生顧慮;至於戰爭則是讓麵粉、雞蛋等原物料上漲,對生吐司也是很大的衝擊。加上生吐司最佳賞味期限只有一天,第二天口感會變難吃,無法大量生產讓企業規模很難壯大。

走出品牌價值、開拓新市場,生吐司轉型求生存

雖然生吐司產業岌岌可危,不過內部也蘊含轉機。根據日本商店情報網站「開店閉店」的調查,今年 3 月 5 日至 4 月 4 日的 1 個月的期間,全日本總開設了 66 家麵包店,卻只有關了 16 家,代表大多數人對麵包市場依舊感到樂觀,加上麵包漸漸成為主食,因此相關產業還是很有市場。想要轉型可以試著攻佔在地市場,往更多元、健康的品項去「接地氣」,讓在地人願意購買,成為日常。

在近期日本的麵包市場上,也出現不少如生吐司走「高級路線」的麵包品牌,不過重要的是讓消費者覺得「有價值」。2017 年開業的品牌 BOUL'ANGE,主打採用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級食材,雖然不便宜但靠著麵包好看且選擇多,在日本已開設 10 多間店鋪,站穩一席之地;另外也有以松露麵包店做出品牌特色的「Truffle Bakery」,靠著夠特別也夠好吃,讓消費者願意買單。

既然只靠日本市場無法生存,把觸角延伸海外也能是轉機。高單價的生吐司往消費力更高的歐洲、美國、中國,或是文化習俗較相近的台灣、韓國,都是前進方向。目前日本生吐司2大品牌「嵜本」、「乃賀美」都已陸續插旗台灣,並獲得高討論度和正面聲量,幫陷入困境的生吐司找到一條新生路。

不少人認為生吐司可能會像過往爆紅的「葡式蛋塔」、「珍珠奶茶」,快速颳起旋風但退燒的也快,然而看似危機重重之下,卻還是保有轉機,就看品牌端能否運用自身優勢做出改變,走出自己的一條生路了。

資料來源:ITmediaM&A OnlineYahoo NewsBIGLOBE

更多報導
分店數超越星巴克,路易莎如何坐穩全通路咖啡品牌龍頭?
連鎖早餐店重新定位!Q Burger 運用減法思維,打破傳統客群框架
你的鮪魚不是鮪魚?健康意識抬頭,消費者要真實也要「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