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蜂收購迷客夏「征戰海外」,台灣手搖飲再掀新一輪國際競賽?

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宣布,收購台灣手搖飲品牌迷客夏國際公司51%股權,無疑有助於迷客夏打國際盃,也為目前台灣一線手搖品牌邁向全球,注入強心針,迷客夏搶攻海外市場有何利基?對台灣手搖飲來說帶來哪些啟示?

11月初,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Jollibee Foods Corp)宣布以1280萬美元(約3.6億元新台幣),收購台灣手搖飲品牌、迷客夏國際公司51%股權,雙方初步的合作,會在快樂蜂集團旗下中式餐廳「超群」的500間門市,引進迷客夏品牌。

快樂蜂餐飲集團是亞洲最大餐飲集團之一,以速食餐廳起家,布局全球34個國家與地區,旗下擁有17個品牌,包含華人較為熟知的熊貓快餐、添好運等,迷客夏品牌長呂采如對外表示,「未來與快樂蜂的合作,迷客夏能夠引進國際級資源,為公司帶來正面挹注。」

快樂蜂的聲明則表示,迷客夏以使用高品質牛奶和天然原料聞名,在台灣、香港、墨爾本、溫哥華、新加坡布點超過250家分店,儘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去年迷客夏營收仍逆勢成長12%,達7470萬美元(約21億元新台幣),也正產生一定的淨利潤,看好其未來成長潛力。

速食餐廳起家的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取自Jollibee臉書
速食餐廳起家的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取自Jollibee臉書

速食餐廳起家的菲律賓快樂蜂餐飲集團。取自Jollibee臉書

有望刺激麻古茶坊等品牌出海

「快樂蜂注資,可以為台灣手搖邁向國際注入強心針。」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李培芬指出,此次快樂蜂與迷客夏結親,將可進一步刺激其他台灣一線手搖品牌邁向全球市場,像是麻古茶坊、大苑子等。

尤其是麻古茶坊,李培芬認為,迷客夏與麻古茶坊是台灣手搖飲後起之秀的領導品牌,此次快樂蜂無意間透漏了迷客夏的營收約21億元,而迷客夏全台門市達200家規模,「麻古(營收水準)一定更高,因為它直營店比例高,收入都進自己口袋,門市還高達286家。」

迷客夏與麻古茶坊所以能異軍突起,其中一原因在於高研發水準。李培芬認為,迷客夏與麻古茶坊都有王牌品項,如迷客夏推出芋頭鮮奶,至今無其他品牌能出其右,比得過迷客夏。

麻古茶坊飲品更是諸多獨創,如楊枝甘露引領風騷,帶起其他飲料店群起效尤。「要比別人好喝,不是好喝超過1、2分就好了,在台灣超過300個品牌,不容易殺出血路。」

麻古茶坊帶起「楊枝甘露」風潮。取自麻古茶坊macu臉書
麻古茶坊帶起「楊枝甘露」風潮。取自麻古茶坊macu臉書

麻古茶坊帶起「楊枝甘露」風潮。取自麻古茶坊macu臉書

專家:迷客夏搶攻北美有商機

只是過去這兩家較欠缺海外布局經驗。

看看過去台灣飲料走向國際的歷史,已經歷經好幾波,包括較早期快可立、休閒小站,再來「KOI Thé」和「一點點」(五十嵐海外子品牌)、CoCo都可、COMEBUY,還有母集團有上市櫃的快樂檸檬、日出茶太、歇腳亭等,其中CoCo都可,全球已展店超過4500家;KOI全球也有500家門市,奠定台灣手搖飲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龍頭地位。

最新一波出海,交棒由迷客夏打頭陣。

「台灣手搖市場已飽和,走向國際是必然趨勢,」李培芬指出,其實迷客夏過往在日本、澳洲、加拿大也有點狀發展,但表現不是那麼亮眼,海外布局似乎不太積極,快樂蜂的入股,卻讓外界另眼相看:「沒想到迷客夏藏有後手,也代表迷客夏對於國際發展有一定想法,可能會激勵麻古等品牌向外發展。」

這一次藉由快樂蜂,迷客夏可揮軍東協市場,只不過由於東南亞鄰近台灣,早已被手搖飲店插旗無數、被搶占先機了,「東南亞市場已經有點擠了,」李培芬表示。

由於迷客夏已經打入加拿大,李培芬認為不如搶攻北美。美國還有許多州的珍奶店稀少,值得拓荒,況且美國人愛喝「厚奶」飲品,正好是迷客夏強項。

「只要跟著咖啡店聚落展店,就可以搶下一定市場,」李培芬說,像是星巴克本來就有許多奶類飲品,迷客夏可以觀察星巴克開店的地點,將可評估哪些地段消費者對於「鮮奶飲品」的需求還未滿足。

何況,目前在美國的台灣手搖飲品牌,大多僅有上百家規模,相比星巴克1.3萬家規模來說,小巫見大巫,代表美國還是藍海市場,機會很多。

迷客夏有望選擇美國做為下一站海外市場拓展。取自迷客夏綠光牧場主題飲品臉書
迷客夏有望選擇美國做為下一站海外市場拓展。取自迷客夏綠光牧場主題飲品臉書

迷客夏有望選擇美國做為下一站海外市場拓展。取自迷客夏綠光牧場主題飲品臉書

全球展店 須拿捏人力與自動化比重

迷客夏雖然在台灣已做出口碑,全球拓點仍是新挑戰。

綜觀其他品牌,國際化之路等同於高度標準化,無不投入大量資金升級生產設備,力求全自動化,達到品質穩定,最好是能簡單訓練就能上手,降低人力訓練的成本,有助於快速展店。

而迷客夏、麻古或大苑子,為迎合台灣手搖飲精緻化,更重視人力調製飲料,講求現做、水果現切現削等,事前的人力培訓少不了二~三個月,培訓難度提升,展店速度就受限。如果要走出國際,就要在設備上多下工夫,以達到標準化,如何取捨機器製造還是人力手搖,就是這些品牌的「功課」了。

李培芬指出,目前還沒有一家台灣手搖飲品牌,能做出單一市場萬店規模,若能在美國市場,至少能開到第一千店,就表示搶下單一市場巨頭品牌的入場券了。

台灣珍奶能否再次搖出台灣新經濟奇蹟,值得期待。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