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大集團數位轉型 迎接工業4.0

德大機械是工具機產業中換刀系統的領導品牌,究竟有什麼獨到之處,可以獲得全球知名工具機廠採用?董事長黃耀德說,品質是德大機械最大的堅持,為了不斷精進品質與性能,我們19年前就成立「生產改善部」。因為一套刀庫的零件多,都需要壽命測試甚至長期使用後,才會發現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哪怕是小到一個螺絲或是一個彈簧,都要追根究底做很多實驗,才能徹底了解問題發生原因及解決方案。20年來已經累積了大量的改善案例,所以生產的換刀系統才能愈臻完美。而有了品質做後盾,不僅在國內外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更成功打入市場公認要求最嚴格的日本工具機供應鏈。

如此優異的表現並沒有讓德大停下腳步,黃耀德說,台灣已經存在缺工缺地缺人才的困擾,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做更多事,是我們一直思考的方向。德大雖是國內最早導入自動化生產的零組件廠,但我們認為要再朝更小細節去著手,像目前在執行中生產線的改造,就連鎖個螺絲都要計算如何能節省時間,是產品設計配合調整呢?還是組裝產線重新規劃?再或者是透過輔助設備與工具來提升效能?希望能將目前每個月1,200套刀庫的產能,在不需擴廠的前提下,提升到1,500套。

要達到這個目標,不僅生產線要調整,在營運管理更需配合,黃耀德說,多年工廠管理及供應鏈管理的經驗,發現市售軟體(包括ERP)很難解決製造業的痛點(沒有管理經驗的人寫的管理軟體,是沒有靈魂的)。比如說,當客戶訂單改變交期或規格時,採購如何通知供應鏈?如何催料?這個議題沒有任何軟體能解決,我們只好自行研發軟體解決。又如,可視化看到機器稼動率又如何?重點是要改善稼動率。

所以5年來投入研發各種製造業專用的工廠管理軟體。不僅開發更貼近使用者的ERP系統,更延伸出VIS全域可視化管理、APS自動排程系統、專案及績效管理iPM、售服iAS,類似line功能的公司內部保密溝通用的iCom,這些軟體是邁向數位管理必備的工具。管理軟體不會幫你找到訂單,但可以讓你訂單增加時,不用增加人力,德大這幾年來數位優化的成果是:訂單增加30%,人員從210人縮減到150人。辦公室自動化/加工組裝自動化/資訊正確省時化,是製造業升級必經之路。

去年德大舉辦第一屆「精智春秋」技術交流會,邀請工具機使用業者、工具機廠、控制器廠、零組件廠、自動化周邊及系統整合商打造使用者和供應鏈之間的技術分享及媒合平台,黃耀德說,我真心希望台灣每家工廠都能有效率發揮其對貢獻社會的功能,讓台灣經濟發展,具世界級的競爭力。希望在智慧製造這條路上,幫產業找到對的方法,減少重複錯誤少走冤枉路,讓台灣產業能加快邁向自動化與智能化的腳步。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邁斯科生醫 獲日商投資合作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大眾控AR HUD 進攻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