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個月就帶去露營、2歲要學會摺棉被!「林叨囝仔」七寶媽陳珮芬:從小習慣吃苦、忍受不舒服,孩子才能學獨立

「林叨囝仔」的林叨媽已懷上第七胎。圖片來源:未來Family
「林叨囝仔」的林叨媽已懷上第七胎。圖片來源:未來Family

文/ 周品攸

在這個多數人選擇只生一個或是不生孩子的時代,有一個媽媽則認為「孩子是上帝的恩典」,來幾個就生幾個!她是擁有26萬多追蹤粉專「林叨囝仔」的林叨媽,本名叫陳珮芬,才33歲就已經是六個孩子的媽,孩子多到用數字「1、2、3、4、5、6」代稱。與丈夫結婚11年多,有大半的時間都在懷孕、生產。(編按:文章出刊後,林叨媽在臉書宣布已懷上第七胎。)

電訪陳珮芬的過程,孩子的嘻鬧聲成了背景樂,短短1小時狀況百出,對記者來說是很特別的經歷,但這是陳珮芬的日常。這個人稱「行走的催生文」的七寶媽,甚至生孩子生到蔡英文總統及陳其邁市長親自登門關切。

「很多人都會問孩子生這麼多會不會養不起?但我反倒認為,隨著孩子的出生,我們夫妻更努力開源,靠自己創業,想辦法增加更多收入,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有房有車,並沒有因為多了孩子就變得吃緊。」

而且陳珮芬一直等到生第四個孩子才創立粉專,「生三個孩子大有人在,我一定要生到平均值以上,才有說服力,大家也才會相信我說的話。」漸漸地,她的親身經歷開始扭轉媽媽們的想法,陸續有粉絲說:「看你這樣,我都覺得我只有生一兩個根本沒什麼」、「妳都做得到了,我才生一個根本沒有藉口說我做不到」,陳珮芬笑說:「這就是我想看到的!我希望大家能在育兒的路上,以正向的心態一起努力著,而非只有抱怨。」

從小夢想就是當媽媽,生第一胎就是老手媽媽心態

陳珮芬從小就是個學霸,國小到大學成績都名列前茅,但卻在大學還沒畢業時結婚、生子,年紀輕輕就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個性獨立、很有主見的她,跟丈夫也是在登記後才致電告知雙親,直到補辦婚禮前,父母都還以為他們在開玩笑。

一直以為自己的夢想是當個女強人的她,在一次遇到學生時代的班導,竟從班導口中聽聞「夢想是當媽媽」,還很擔心自己生不出孩子,陳珮芬笑說:「完全沒印像自己說過這種話。」不過,或許她天生就是個當媽媽的料,孩子一個接著一個出生。

陳珮芬與丈夫婚前就有不避孕的共識,「我們都認為孩子是上帝給的禮物。」為了順利迎接孩子,兩人從婚前就開始上遍育兒講座、媽媽教室,也一起研讀育兒書,演練各種育兒情境,對教養方法很早就達成共識,因此在老大出生後,夫妻倆並沒有新手爸媽的慌亂感,反而像老手媽媽般從容應對。而老六去年(2021)才剛出生,比較大的孩子都能幫忙照顧,讓幾乎天天一打六的她更加輕省。

堅持兩個教養理念,培養孩子獨立

「林叨囝仔」的孩子各個看起來情緒穩定,既活潑又獨立,主要是陳珮芬夫妻有兩個很重要的教養原則:

1.孩子是來到我們的生命,不是我們走進孩子的生命

現在人生的少,孩子在整個家庭中備受寵愛,幾乎所有大人都以孩子為中心,盡可能配合孩子、給孩子最好的。但陳珮芬夫妻都認為,「孩子是來到我們的生命,不是我們進入孩子的生命,所以應該是孩子配合大人的作息、習慣。如此一來,孩子自我中心不會太強烈,也會比較有禮貌,懂得珍惜物品。」陳珮芬接著舉例,「我先生要拿玩具給孩子玩時,都會聲明『這是我的玩具,我拿出來只是借大家玩,你們都不用搶,因為這不是你們的』。」

所以,六個孩子之間感情都很和睦,雖然手足之間難免有爭吵,但陳珮芬採取「不介入」,讓孩子自己解決,往往吵個5分鐘就和好如初,如果來告狀,也會要求吵架的孩子互相講對方的兩個優點,久而久之告狀聲少了,孩子也學會分辨哪些事該自己處理、哪些事該告訴父母。

2.孩子要「苦養、窮養、髒養」

陳珮芬指出,「在讓孩子衣食無虞的情況下,我們選擇『苦養、窮養、髒養』小孩。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從小不怕髒、能吃苦、會自己動手做、習慣不舒服,學會生活自理也是落實自學很重要的一門課。」因此,平時陳珮芬的丈夫會訓練孩子做家事,2歲就要學會自己摺棉被,孩子們每天早上起床要清理床鋪、洗衣服、曬衣服、摺衣服等等,做完以後才會開始吃飯,「做不好也沒關係,重點是要習慣把這個SOP做完。」

此外,陳珮芬夫妻也會帶孩子去爬百岳、露營,「這需要家長先跨出第一步,我們在孩子5、6個月就開始第一次露營,大家都怕帶小小孩出門會有許多不便,露營不像家中有澡盆可以洗澡,也不一定睡得好,但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都很強,真的不要小看他們。」

「林叨囝仔」的林叨媽已懷上第七胎。圖片來源:未來Family
「林叨囝仔」的林叨媽已懷上第七胎。圖片來源:未來Family

一打六在家自學,陳珮芬:自學能讓孩子更享受學習

林叨家的孩子都是自學,陳珮芬打算讓孩子一路自學到高中,再讓他們自行決定要不要念大學。提及選擇自學的原因,她說:「我以前成績很好,到大學後發現我好多事情都不懂,連天空有烏雲表示快下雨這種基本的自然現象我都不知道,等於考完試什麼都忘了。這聽起來很誇張,但實際上真的遇到很多類似經驗的朋友。」

「所以我跟先生就在思考:『體制內的教育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嗎?』後來發現在國外很盛行自學,很多在家自學的孩子能溝通自如,也沒有社交障礙,找了很多相關資料後,就決定讓孩子在家自學。」而陳珮芬的自學有幾個理念:

1.孩子不學注音,直接從認生字開始

陳珮芬從懷老大時,為了事先培養自己念繪本的習慣,就買了一套繪本每天讀,孩子出生後也是反覆唸不同的繪本給他聽,直到老大1、2歲時,開始對繪本有興趣,就會主動拿來看、想要聽更多;到5歲以後,就換他讀給媽媽聽。

「我們家沒有教注音,而是直接認國字,主要是繪本看多了,其實就能慢慢累績詞彙量,回想老大一年級時有帶著他『指讀』,我指到哪裡、兒子念到哪裡,他看不懂的我就提示。雖然在二年級前還沒辦法很快唸完一整頁的書,但到二、三年級時識字量量突飛猛進,不到一年,一天就能看完10萬字的小說。」

2.閱讀能力強,孩子學什麼都很快

從上述來看,可以了解到陳珮芬夫妻對於「閱讀」的重視,她說:「培養閱讀能力到底有多麼得無敵,我們也是最近才嚐到甜頭。」怎麼說呢?陳珮芬舉例:「老大現在五年級,原本還在煩惱要幫他上什麼科目,9月初才去學校拿教科書,老大居然一個禮拜就把整個學期的課本看完,還能補充額外小知識給我聽,像社會課本只是提到一次中央山脈,他就跟我說中央山脈平均每年長高0.5公分,表示他以前看過的書都牢牢記住,學到的知識比課本教得更多、更廣。」

陳珮芬更自豪地說:「老大現在雖然才10歲,但因為熱愛閱讀,知識量龐大,連紙本考題超難的潛水證照都只錯1題,考了98分。所以有在思考是否要提前讓他學國中的課程。」

3.無差別學習,讓孩子挖掘更多潛能

「在我們家,沒有哪一科特別重要。」陳珮芬說:「很多人認為學科對升學有幫助,比較重要,才藝則是額外的,有空閒才去學,但在我們家是無差別學習,數學跟體育一樣重要,沒有排名之分。」

陳珮芬將孩子的學習分成學科跟才藝兩大塊,除了寫生字、算數學、上英文線上課程,她也幫孩子報名很多俗稱才藝的課程,如:游泳、跆拳道、鋼琴、滑板、打擊樂、台語、芭蕾等等,因此每天孩子午睡後,她要一一將孩子送去上不同的課,晚餐前在一一接回來。

陳珮芬自製課表,風格非常可愛
陳珮芬自製課表,風格非常可愛

其實這也有個好處,陳珮芬分享:「當大部分的孩子都還在學校考試的時候,自學的孩子可以很自由的安排自己的人生,也能很快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又能率先學會很多技能、考各種證照,像老大準備14歲要考滑雪教練的證照。我認為只要未來謀生能力,讀不讀大學也不是最重要的。」

看更多未來Family文章
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若父母只管吃飽穿暖,缺乏言教與身教,孩子內心怎麼可能富裕?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和毅力?在童年或少年期就要多讓他多受點傷,成年後才受挫,只會容易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