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神祕事件簿 盡賞溪石之美的砂卡噹步道

全長約4.1公里的「砂卡礑步道」,欣賞重點即是溪與石。
全長約4.1公里的「砂卡礑步道」,欣賞重點即是溪與石。

日治時期,砂卡礑溪被稱為「神祕谷」,原因是日軍跟著原住民走到某處,原住民行蹤就突然消失,在太魯閣神秘事件簿發生後多年,我們沿著奇特藍綠溪水,在砂卡噹步道上行走,這裡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謎團呢?!

位在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砂卡噹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倚傍砂卡礑溪而行,對一般人來說,大概只有從砂卡噹橋上要往下走至步道口,來回爬數層樓階梯是費力的之外,從前段至五間屋的1.5公里步道,其實都是平緩好走的步道。

這回我們跟著花蓮「太魯閣晶英酒店」故事員吳志輝(Asser)走步道,不只欣賞砂卡礑溪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溪水及美麗岩石褶皺外,整條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述說著歷時兩、三百年的原住民遷徙史。

「砂卡噹步道」步道口,即是從紅色橋身的砂卡礑橋走樓梯而下。
「砂卡噹步道」步道口,即是從紅色橋身的砂卡礑橋走樓梯而下。
砂卡礑橋橋上的石獅造型皆不同,據說是仿自蘆溝橋。
砂卡礑橋橋上的石獅造型皆不同,據說是仿自蘆溝橋。

砂卡噹原住民語是「牙齒」之意,據說300年前太魯閣族穿過奇萊山之後,在關原短暫停留,然後再往立霧溪口遷徙。Asser說,早期砂卡礑溪被稱為「神祕谷」,一是因整條砂卡礑溪水質清澈,甚至溪水呈現神奇的藍綠色。

另一種說法則是在日治時期,日軍為了理番,常在步道入口處觀察原住民行蹤,發現他們經常走進山區卻沒有再出來﹖於是跟蹤原住民至砂卡礑溪的源頭處,發現他們竟然就此消失,覺得這條路十分神秘。

其實是砂卡噹步道在4.1公里處,步道開始直轉而上,陡峭往山上爬,當時的原住民前往的部落,是位在900公尺以上高山的部落,現在成為大禮與大同部落,大同部落即為砂卡礑部落(Skadang)、大禮部落則是當時的赫赫斯部落。所以才造成日軍視覺上的錯覺,卻也因此得來「神秘谷」的名號。

「砂卡噹步道」1.5公里前,步道與溪床落差較大,可居高欣賞美麗溪谷。
「砂卡噹步道」1.5公里前,步道與溪床落差較大,可居高欣賞美麗溪谷。
「砂卡噹步道」走來涼爽平緩。
「砂卡噹步道」走來涼爽平緩。

一般遊客大多會步行至距步道入口約1.5公里處的「五間屋」折返,Asser笑說,當你聞到香腸味時就表示快到了,因為那裡正是原住民保護區內,原住民所開的小吃攤,五間屋是後來國民政府改名,舊名其實是「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是指大型葉片的榕樹。而步道盡頭的「三間屋」,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而姑婆芋多的地方也代表富饒之地。

被版塊擠壓出來的山壁大褶皺,形成獨一無二的天然畫作。
被版塊擠壓出來的山壁大褶皺,形成獨一無二的天然畫作。
鑿建於山崖間的「砂卡噹步道」,幾乎曬不到太陽。
鑿建於山崖間的「砂卡噹步道」,幾乎曬不到太陽。

步道的海拔約60公尺,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Asser說,「砂卡噹步道」欣賞重點即是溪與石。其實步道在1.5公里前,步道與溪床落差大、深潭多,猶如走在斷崖上欣賞美麗的溪谷,尤其在近900公尺處,景色最為美麗也是熱門的拍照點。一邊走在山崖的步道上,低頭望著溪床上大大小小的壘石,或是山壁上多色柔美大褶皺所形成的抽象壁畫,這些都是健行過程中不可錯過的獨特美景。

砂卡礑步道

位置:從砂卡礑橋順著橋口鐵梯步行而下,即是步道起點。

更多鏡週刊報導
金山神祕海岸多驚奇 巨石怪岩堆疊宛如世外桃源
【新竹五指山】疫情上升中 走一趟茂密樹林中的仙氣步道
阿里山櫻花處處開 攝影達人教你這樣玩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人口衰退噩夢 今年恐成真
B、C肝免費篩檢 9月起擴大至79歲
台中反空汙遊行 盧秀燕:關掉中火
花大錢做環保 神農戶仍挨罰
希臘式優格非正規?恐是增稠劑、鮮奶油等添加物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