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作者:林錦芳,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河南,現居台北市。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前理監事、曾擔任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專業講師顧問、國際整體形象造型設計。二○二一年作品參加國際藝術聯展、二○二二年四月作品刊登於中國美術新雜誌、二○二二年第五屆「古漕新韻千秋傳承」畫展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及臺北站參展。
作者:林錦芳,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河南,現居台北市。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前理監事、曾擔任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專業講師顧問、國際整體形象造型設計。二○二一年作品參加國際藝術聯展、二○二二年四月作品刊登於中國美術新雜誌、二○二二年第五屆「古漕新韻千秋傳承」畫展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及臺北站參展。

▲作者:林錦芳,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河南,現居台北市。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前理監事、曾擔任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專業講師顧問、國際整體形象造型設計。二○二一年作品參加國際藝術聯展、二○二二年四月作品刊登於中國美術新雜誌、二○二二年第五屆「古漕新韻千秋傳承」畫展揚州大運河博物館及臺北站參展。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出自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七言律詩《登金陵鳳凰臺》。此佳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顯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


詩作背景

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戰國時楚曾置金陵邑。鳳凰臺,故址在南京鳳臺山。相傳劉宋元嘉間有異鳥集於山,當時被看作鳳凰,遂築此臺。《江南通志》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于山,謂之鳳凰山,里曰鳳凰里。」

此詩當是上元二年(七六一年)作,也即李白逝世前一年。於懷古之中隱寓傷時之意。

關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說法不一。此詩一說是天寶(唐玄宗年號,七四二至七五六年)年間,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一說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也有人稱是李白遊覽黃鶴樓,是想與崔顥的《黃鶴樓》爭勝。


詩詞原文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逐句釋義

(傳說)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游,而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不息。當年東吳(三國時孫吳)的豪華宮苑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指東晉,晉室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多少名門望族留下來的只有古墓荒丘。只見那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長江邊上。因三峰並列,南北相連,故名。)半隱半現地坐落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江水一分為二成為兩條水流。只因為那些浮雲遮蔽了光輝的太陽,登高望不見京都長安(唐朝都城,今陝西西安市)怎不使人發愁?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抒情詩,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作者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李白很少寫律詩,而這首《登金陵鳳凰臺》卻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

前六句寫登臨懷古。首聯以「鳳凰」的重複,「臺上」與「臺空」的變化,形成迴環復沓、一唱三歎之美。頷聯發思古之幽情。頸聯詩境闊遠,目光漸遠,為匠心獨運之名句。結尾點出政治胸襟,遂使全篇情調更為深重渾厚。

首聯「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寫鳳凰臺的傳說,「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古代,鳳凰是一種祥瑞。鳳凰鳥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現,因此古代都以鳳凰鳥的出現做為祥瑞的象徵。當年鳳凰來游象徵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

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就「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後來的東晉都建都於金陵。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這一聯寫景感事,通過「埋幽徑」「成古丘」具體景物的描寫,使感嘆古今興亡這一抽象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表達。使人睹物而深省。

頸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作者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弔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並列,南北相連,矗立在縹緲的雲霧之中,若隱若現,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作者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一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境界闊大,為末聯「不見長安」作鋪墊。

尾聯「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寄寓著深意。在古詩詞里常以「浮雲」指小人,以「日」比喻君主。浮雲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圍繞于君王四周。「浮雲蔽日」化用了陸賈《新語·慎微篇》中「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一語。長安是朝廷的所在,不見長安,指作者自己遠離朝廷,不被重用,憂愁自己再也沒有機會到長安。同時也是作者心繫朝廷,關心國事的心情直接流露。「不見長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