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奇廟/大雄寶殿裡沒「大雄」?佛祖「聖衣」藏這兒!

記者田欣雲/韓國報導

一入佛教寺院,踏進正殿前先看牌匾,就知道主神是哪尊:釋迦牟尼佛有大智力,能降魔障、偉大英雄,尊號「大雄」,看見「大雄寶殿」,便知殿內供奉的主尊像為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別稱「圓通大士」,耳根圓通、心無罣礙,所以望到「圓通寶殿」,大殿上端坐「觀音媽」是意料中事。不過在韓國卻有間千年名剎,大雄殿裡看不到釋迦牟尼尊像,一間正殿還有四個名號!這又是什麼奇廟?

▲這座大雄殿沒「大雄」?(記者田欣雲攝影)

人說「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梁山不止山東有,在韓國第二大城釜山西北面,也有個梁山市。與前者在《水滸傳》中顯露的刀光劍影相比,韓國梁山市卻以宣揚佛法、和平慈悲的「通度寺」聞名於世,寺中供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與袈裟,更被視為佛教界的瑰寶。

▲梁山市以藏有佛寶的「通度寺」聞名於世。(記者田欣雲攝影)

韓國佛教有所謂「三寶寺」之說,將「佛法僧」三寶對應到三大寺院,分別是:收有佛祖舍利的「佛寶寺」通度寺;藏納「八萬大藏經」的「法寶寺」海印寺;國師高僧輩出的「僧寶寺」松廣寺。約莫是盛唐時期,新羅高僧慈藏律師赴中國修習佛法,於五臺山得了文殊菩薩贈以佛陀舍利及袈裟,後帶回國並封印至「金剛戒壇」內,取「為僧者,通而度之」之意,創立通度寺。

▲為慶祝佛誕節,通度寺掛起五色燈籠。(記者田欣雲攝影)

海拔逾一千米的通度寺,此季正當春意盎然、一片新綠,據說若早來些時日,還有花可賞呢!沿著小溪潺潺、信步前行,夾岸合抱古松,見證著寺院的千年一嘆。入一柱門、天王門,地勢起伏不大,善男信女一股腦兒往院落深處走,為的是頂禮傳說中的佛寶,見證佛緣。

▲沿著小溪畔走進千年古剎,夾岸可見多棵合抱古松。(記者田欣雲攝影)

我駐足大雄殿前,眼下的木構建築,有著朝鮮時期的佛寺特徵,歷經壬辰倭亂的通度寺,大雄殿在動亂中付之一炬,三百多年前重修,造就了今日的樣貌。只是進殿禮佛,卻見到了怪事!正殿一側,有軟墊;軟墊前方,有桌几;桌几之後,有台座,但台座上卻不見佛陀蹤影!只有牆上一道透明玻璃,難道真是「佛跳牆」?

▲通度寺主殿裡不見釋迦牟尼主尊像。(記者田欣雲攝影)

從另扇門走出大雄殿,怪事一樁接一樁,剛剛東面明明是大雄殿,怎麼轉眼到南面,牌匾變成「金剛戒壇」?繞行一圈,屋宇剩下西、北兩面,還掛有「大方廣殿」與「寂滅寶宮」字號,一間房子、四個名字,又是什麼道理?

▲通度寺主殿有四面,每面各有一個名字。(記者田欣雲攝影)

別大驚小怪!通度寺正殿的四個名字,正好反映它的四個重要地位:「金剛戒壇」由慈藏法師設立,時至今日,韓國最大佛教宗派曹溪宗的僧眾出家,都需在通度寺戒壇前剃度受戒,尊崇可見一斑;宣揚的佛法既廣且大、又至方至正,稱「大方廣殿」,實至名歸;收藏佛祖舍利,尊釋迦為佛國之王,所以叫「寂滅寶宮」,而韓國五大「寂滅寶宮」中,雖然都藏有佛祖舍利,但通度寺得頂骨舍利,集佛陀思想,地位自然最高。

▲「金剛戒壇」由慈藏法師設立,壇中封印著佛陀頂骨舍利及穿過的袈裟。(記者田欣雲攝影)

至於要供奉釋迦牟尼的「大雄殿」,也並非真的無佛,從玻璃往外望去,前方中央的一座石塔,正是慈藏律師封印佛祖舍利、袈裟處,既然釋迦牟尼「本人(神)」都在這兒,又何需畫蛇添足呢?大雄殿裡沒大雄像,也就不足為奇了!

▲通度寺內設有「聖寶博物館」,收藏珍貴的文化財及文物資料,免費供遊客參觀。(記者田欣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