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樹下種果 推廣樹層概念

高高檳榔樹下,不一定結檳榔,內埔農會推廣檳榔樹下種百香果、樹葡萄提高經濟產值。(郭韋綺攝)

中國時報【郭韋綺╱屏東報導】 內埔鄉超過8成居民種檳榔維生,但是連年檳榔價格下挫,嚴重衝擊生計,內埔地區農會近年以「樹層」概念推廣檳榔園下種百香果、樹葡萄、可可亞及蓮霧,替檳榔農找出路成效頗佳,收益大過採收檳榔。 20多年前,檳榔是以顆論價,每顆約16元能換到好幾顆雞蛋有「綠金」之稱;但大環境變遷價格直直落,變成以斤計價。 目前每台斤在300至350元,身價大不如前,有人乾脆棄種任其荒廢,也有人捨不得多年心血仍堅守崗位,不禁唉嘆「當做老人工加減賺」。 近2年來,檳榔園裡漸漸多出好幾種果樹,直挺挺檳榔樹幹也掛滿百香果藤、樹葡萄,底下還有咖啡樹、可可亞,一處農園可見至少5種農作物。 檳榔園風貌改變,經濟價值也提升,讓漸成夕陽產業檳榔園露出一絲曙光,不少農民回流跟風搶種成在地產業轉型成功典範。 幕後推手就是現任農會理事長葉啟陽,10年前返鄉接家業種檳榔,頂著碩士高學歷光環讓他備受關注。他觀察分析,認為檳榔需求會日漸衰落,為替檳榔農另找出路,先從自己農園試種,種出成果才有足夠說服力,於是嘗試龍眼、芒果、檸檬、柑橘等10多種果樹,找出最適合。 其中百香果收成達2000公斤,品質優於中部,價格開出紅盤,現有10多名農友也要開始種。葉啟陽強調,檳榔在農業發展史具文化價值,未來不會把檳榔樹砍掉,將規畫檳榔文化解說,讓大家了解這盛極一時的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