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配送愛返鄉 越南媽媽無遺憾

越南貧童專題5(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26日電)來台讀書卻成為越南新娘范裴倫愛在奉獻,首度赴越南中部與孤兒院認養女兒見面,一句越文媽媽,感動落淚說,「沒有遺憾」。

62歲住在桃園的越南籍范裴倫獲得獎學金到台灣讀書,在台求學期間發生越戰,當時氣氛也無法回越南,因此在台灣落地生根成為「資深越南新娘」,目前經營小吃店「越味館」。

范裴倫也是資深志工,只要是越南人發生問題,或是移民、警政單位有越文通譯需求時,她總是抽空幫忙,眼見有些人為生活不得已或無知走上歧路,或因弱勢而遭差別對待等令人鼻酸及嘆息事情。

「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際遇不同」有2個孩子及甜蜜家庭的范裴倫總以慈母的口吻和越南人分享人生經驗及親職教養和技巧;她也關心來店用餐學生情況,並照顧社區弱勢孩童、輔導課業,號稱「最雞婆越南新娘」。

台灣至善基金會今年4月17-21日舉辦「送愛返鄉」活動,以越籍或與越南有間接關係的認養人,進入越南最貧窮的中部走訪四個省份,與認養童見面了解生活環境,同時也讓認養人更認識如何將捐款有意義運用。

范裴倫認養住在孤兒院麒麟兒家的「藩氏美慧」11年。在進入兒家前范裴倫分享「心情很複雜,比第一次約會時還緊張」,抵達順化從一般街道轉入一條狹窄巷弄進入台灣愛心資助的麒麟兒家。

子女都已成人在就業的范裴倫見到認養的12歲藩氏美慧,將她視如己出,藩氏美慧抱著范裴倫用越文喊「媽媽」,將自己做的手工花束送給「媽媽」,為她介紹兒家環境、成員及哥哥。

范裴倫在聽到用越文叫媽媽時,感動落淚說,「美慧並不知道我是越南人,第一次聽到有孩子用越文叫自己媽媽。」

她說,「至善基金會看到越南中部的需求,而我是來自這片土地,本身有密切的情感,家中2個孩子都是用中文叫我媽媽,這是第一次有孩子用越文叫我媽媽,很感動,心中沒有任何遺憾。」

她曾參與家扶及世界展望會的認養計畫,但與至善提供的不同。她說,至善基金會每年開學時會寄孩子的照片、卡片、身體狀況及學業成績,這10年下來,我覺得我一直陪孩子長大。

藩氏美慧牽著范裴倫的手不斷喊著媽媽,美慧哥哥也叫著范斐倫「媽媽」。藩氏美慧從小出生在不幸家庭,父母離異將美慧與哥哥交給80歲奶奶照顧,8旬祖母並沒有能力而將兄妹帶到麒麟兒家,當時美慧才小學1年級。

范斐倫準備許多粉紅色文具及禮物,還有一本自己用的英越字典及用越文學中文書籍送給美慧。美慧感謝台灣媽媽幫助她讀書,她答應會努力學習,也學中文,達到媽媽的期望,希望成為老師,幫助和自己一樣的孩子。

麒麟含仁懷義,麒麟又與孔子出生故事有關,在台灣稱聰明孩子為麒麟兒。越南順化台灣資助的麒麟兒家共有17個麒麟兒,每個孩子都有台灣認養人照顧,兒家的經費60%來自至善基金會,其餘兒家需自行募款。

范斐倫常和朋友說,「妳們只要省下買一件新台幣590元的衣服,再加上10元,每個月就可以幫助越南貧童上學」。

1998年至善基金會在越南啟動「貧童助學方案」,幫助小孩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每個月提供助學金,學業成績好也會另有獎品,每學期提供文具,個案98%都會完成當年學業,愛心捐款專線(02)2388-9118。1030426